资源简介
2023年秋季初一年历史期中练习姓名:班级: 号数:一、选择题:本卷共28小题,每小题2分,共56分。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,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。1.“这里发掘出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、炭屑和烧骨,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。”据此推知,材料中的“古人类遗址”是()A.北京人遗址 B.蓝田人遗址C.元谋人遗址 D.山顶洞人遗址2.图1是北京人用火取暖、烧烤食物的想象图。绘制此图最有说服力的的史料依据是()A.史书中的场景描写 B.遗址中发现的灰烬、烧骨等C.周口店的自然环境 D.北京人头盖骨及牙齿化石3.1930年,裴文中在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了很多兽牙、石珠等装饰品,从中可以看出山顶洞人()A.使用打制石器B.具有爱美意识C.过集体的生活D.懂得交换用品4.玉琮是古代人们用于祭祀神祇的一种礼器。下列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玉琮,虽出土于不同地域,但形式基本相似。据此可知()A.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玉器的国家B.中国古代文明具有多元一体格局C.体现了王权至上的集权观念 D.中国古代文明彼此独立发展5.山西陶寺出土了蟠龙纹陶盘、石制工具、玲形小铜器、玉器等多种与文明起源密切相关的文化遗存。这些遗存属于()A.实物史料 B.文献史料C.口述史料 D.影像史料6.小华暑假参观了浙江一处古人类遗址,在这里他看到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、木结构水井和干栏式房屋复原模型。他参观的遗址可能是()A.元谋人遗址 B.北京人遗址C.半坡遗址D.河姆渡遗址7.初一年1班一位同学收集了以下的图片资料:“贾湖遗址出土的碳化稻粒”“半坡遗址出土的石铲”“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盆”。如为他设计一个研究主题,应是()A.原始人群审美的演化B.由猿到人的进化史C.远古的传说D.原始农业的兴起8.“中华开国五千年,神州轩辕自古传。创造指南车,平定蚩尤乱。世界文明,唯有我先。”此段诗句描述的人物是()A.黄帝B.炎帝 C.大禹 D.舜帝9.《史记》记载大禹在治水过程中:“乃劳身焦思,局外十三年,过家门不敢入。”从中可以看出大禹具有的精神是()A.勇于攀登 B.团结合作C.无私奉献D.追逐梦想10.约公元前2070年,禹建立夏王朝。他在阳城修建城池,制定各种制度。这说明了()A.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B.封建等级制度的确立C.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D.诸侯混战局面的结束11.据百科描述:公元前1046年,姜子牙因在兴周灭商过程中功勋卓著,被周武王封于齐地营丘(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),建立齐国,是为齐太公。与此相关的制度是()A.王位世袭制B.分封制C.郡县制D.中央集权制12.根据表1判断,夏、商、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()夏桀用武力伤害百姓,并大兴土木,百姓难以忍受,最终夏朝为商汤所灭。商纣王荒无道,最终被西周所灭亡。周厉王与民争利,引起“国人暴动”;周幽王失信于诸侯,最终导致西周灭亡。A.统治者暴虐无道B.游牧民族入侵C.诸侯国不断叛乱D.农民起义不断13.据《史记》记载,春秋时期,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,遭到周桓王的拒绝。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,“而王不加位,我自尊耳”“乃自立,为(楚)武王”。这表明当时周朝()A.郡县制度不复存在 B.王权地位日益衰微C.禅让制度开始解体 D.王位世袭行将消失14.某校举办文物展览时,某历史考古兴趣小组展示了下面一组图片,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()A.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崛起B.精湛的青铜器铸造工艺C.中国有文字可考历史的开始D.早期奴隶制国家的产生15.表2是汉字“中国”演变的历程,据此可知()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A.汉字的传承发生异变B.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C.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D.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16.《吕氏春秋》一书中记载:“大力士乌获将牛尾巴都拉断了,牛却纹丝不动。一个小孩牵着牛鼻环,牛倒乖乖地跟他走了。”这段材料可以印证()A.铁农具的出现 B.牛耕的使用C.国家实现统一 D.诸侯的争霸17.如图10所示内容反映了()A.秦统一的进程 B.春秋争霸纷争C.战国残酷兼并 D.齐力反击匈奴18.据史料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,到了春秋初年,还剩170多个,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。可以看出在诸侯争霸和兼并的过程中()A.思想文化空前繁荣B.民族交融逐渐加强C.国家逐渐走向统一C.社会经济发展迅速19.变法前,秦国和魏国第二次河西之战中50万秦军被5万魏武卒所败。商鞅变法后,秦魏第四次河西之战,秦国打败了闻名于世的魏武卒,被天下惊呼为“锐士”。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()A.加强刑罚B.奖励耕织C.推行县制D.奖励军功20.“孝公用商鞅之法,移风易俗,民以殷盛,国以富强,百姓乐用,诸侯亲服,获楚、魏之师,举地千里,至今治强。”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()A.背景B.目的 C.内容D.影响21.如图11所示古代水利工程建造所体现的“中国智慧”是()A.因地制宜 选址恰当B.控流发电 造福千秋C.沟通水系 防止水害D.成都平原 成为沃野22.据史料记载,战国时期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,耕种一般的土地也可以养活五口人。这一时期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( )A.水利工程的兴修 B.铁农具、牛耕的推广 C.人们重视使用肥料 D.商业活动的活跃23.我国古代儒家主张“仁”“信”,墨家主张“兼爱”,法家主张以法治国;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含“和谐”“诚信”“友善”“法治”等内容。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()A.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B.与传统文化毫无关联C.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D.深受外国文化影响24.公元前221年,秦完成统一大业,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。这一时间是在( )A.公元前3世纪晚期 B.公元前3世纪早期C.公元前2世纪晚期 D.公元前2世纪早期25.以下是秦朝行政区域划表。该表反映了秦朝()郡名 建置时代 郡治陇西郡 昭襄王二十八年置,始皇因之 今甘肃临洮辽东郡 古燕置,始皇因之 今辽宁辽阳南海郡 始皇置 今广东广州A.设置中央政权机构 B.在地方实行分封制C.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D.在地方实行行省制26.秦朝设置的三公中太尉一职掌管军事,但实际并无人担任此职务,形同虚设。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()A.天下已统一无需设置B.皇帝亲自控制军队C.削弱中央的军事力量D.职位由丞相等兼任27.下图描绘了中国历史上一次农民大起义的场景。两名壮士站在高处振臂高呼,正在对众人做起义前的战斗动员,下面他们最可能说的话是()A.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B.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C.“秦王扫六合,虎视何雄哉”D.“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”28.学习历史要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。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,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。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( )A.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了西周B.启继承王位,公天下变家天下C.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秦朝D.甲骨文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图12二、非选择题:共4题,共44分。29.阅读材料,完成下列要求。(8分)材料 秦始皇继承前代的法制传统,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政治准则。从新出土的秦简来看,秦朝的成文法律内容十分丰富,体系庞大,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。秦始皇将法律、法令公布于众进行法律的普及工作,使